《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历尽苦难浑不怕 浴火重生铸辉煌

——读金一南教授《苦难辉煌》有感
   期次:第30期   作者:药学院 周萍   查看:43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花费多年心力写成的历史著作《苦难辉煌》,自出版以来,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追捧,迄今发行量已逾百万册,影响力可谓巨大。
  中国共产党在“七·七”抗战前领导红军开展武装斗争的这段历史,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反复“耕耘”过,仁者见仁,观点林立。金一南教授为什么仍然决心劳神费力再写这么一本《苦难辉煌》?按照金一南教授自己的说法,写作最初是出自一种日益强烈的感觉,即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面临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人们思维活跃,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随处可见。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有人认为有没有信仰无所谓,没有钱却万万不行。有人说过去的信仰和理想如今早已过时。有人说中国革命胜利是利用了机遇,依靠了偶然。还有人索性提出应该“告别革命”,连辛亥革命也不应该搞,而应该按照“戊戌变法”那样去搞君主立宪,那样就可以不流血地实现建设发展,说不定中国比今天还要繁荣富裕。
  金一南教授觉得,面对这些思潮,作为一名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的学者,有义务关注和深入思索这些问题。而要解答这些问题,仅靠当今社会提供给我们的知识和眼光,可能远远不够。要解答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人们思想上的一些争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金教授在这本书中,想给一个我们长期思考着的问题找到答案:在复杂而残酷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共产党经历了无量困苦,承受了无量牺牲,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却始终不放弃革命追求。这种令人惊叹的“韧性”其根源究竟何在?金教授的答案,简单说来就是:党的韧性,从根本上说源于党人的韧性,源于中国共产党这个队伍的主体,始终怀抱着坚定的主义和理想信仰,一直在民族救亡、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守着自己的时代担当。
  细细回顾和品读那段革命岁月,就更加肯定这一点。可以说,对近代中国社会深重苦难发自内心的痛,对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劳苦大众的深深悲悯,对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对民族复兴的殷殷憧憬,都是那一辈共产党人在布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展现出惊人“韧性”的深厚源泉。
  革命的道路,的确布满荆棘。在这条道路上,李大钊、蔡和森、赵世炎、苏兆征、陈乔年、陈延年、恽代英、张太雷、向警予、肖楚女、瞿秋白、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无畏地倒在了敌人的绞架和枪口下。而更多的无法被我们一一记忆的革命烈士,牺牲在四·一二反革命屠杀中,牺牲在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在湘江边,牺牲在大渡河畔,牺牲在茫茫的雪山草地……腥风血雨,大浪淘沙,在革命陷入低潮时,一些意志不够坚定者如龚楚、张国焘之流,逃离而去。但更多的革命者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徐向前、陈赓、潘汉年等,一路坚持下来。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言,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苦难辉煌》为我们揭示的,就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富含生命力、战斗力的坚韧之性。这种揭示,也正是本书的亮点和贡献所在。尽管《苦难辉煌》2009年一面世,就可以说“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但在笔者看来,这本书至少给我们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与其他著作大不相同的观察那段革命历史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那段惊心动魄革命历程的契机。《苦难辉煌》用大量扎实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绝非“幸至”,既不在于所谓历史规律简单“决定”,也不在于所谓历史偶然出手“帮忙”,机缘、时运、窍门从来不属于这个事业。革命之所以能最终走向辉煌,主要在于无数革命先辈怀抱着高远理想,不惜巨大牺牲,坚韧不拔无畏奋斗。
  历史虽已成为过往,但往事并不如烟。金一南教授当年写作这本书,我们今天品读这本书,为的都是“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革命没有坦途,改革亦非易事。改革也是革命,同样需要奋斗,有时甚至也会有牺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那段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的历史,-仍有太多值得我们今天好好思索的东西,也有太多值得我们警醒和借鉴的东西。这段历史中所蕴藏的巨大精神财富似乎还并没有被我们充分发掘。今天,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工作与热诚奉献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时时重温历史,从革命先辈那段奋斗牺牲的历史中汲取丰富营养,坚定理念信仰,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传统中那股坚韧之性,再铸新的时代辉煌。

山东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616次访问,全刊已有5094861次访问